查看原文
其他

巨大的社会变迁中,是什么决定了普通人的命运?

万象文摘 2022-03-19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


这本书的名字初看平淡无奇,但是面世不足两月,就被几万读者票选为南都年度十大好书。
 
它叫《张医生与王医生》,背景沈阳市。然而,它触动的读者却波及各个领域,跨越大江南北。有读者说,“本书充实了我一个南方人对于北方,对于上个世纪的感知,再一次证明多小的个体都是宏大时代的注脚,且值得书写。
 
它被作者自言是四不像的作品,却被读者称为“太好看了!拍大腿的那种!”它一问世,便引发陈嘉映、梁文道……社会学、历史学……等各界名家的“破圈热议”。
 
◎ “汉语写作中的首创”,可能是本年度少有的关注身边社会的大气之作
 
哲学家陈嘉映:在汉语写作中应该是首创。
 
心理学家李松蔚:怎么有人会有这么大的叙事野心?不可思议的是,他们居然真的做到了。
 
诚如斯言,本书很难归类。看书名以为是小说,初读像纪实文学,继续读像是两位医生的长篇深度采访大稿,然而它不只是围绕这二人。它写得很东北,但又不仅是东北。
 
实际上,它像中国近四十年的民间社会史,触及许多非常敏感的重大现实问题、社会问题。有的不只是社会问题,更是历史问题。本书有种奇特的代入感,无论读者身在何地,读几页就可能会心一笑,并去思考人与社会的“亲密关系”。
 
◎ 两位写书新手,写给每一位“社会人”的醍醐灌顶之书
 
两位作者伊险峰、杨樱,虽是写书新手,在中国媒体界却是凤毛麟角的人物。只要了解他们创办《第一财经周刊》,与创办被前南方周末记者誉为“可能是中国最好的媒体”的《好奇心日报》,就知道他们是何等人物了。
 
两人带着媒体人对社会的多年敏锐观察和思考,以两个“不社会”的医生如何在社会生存为引,通过“这种写法没有过,达到的成就也没有过”的方式,探寻当代人精神困境的社会根源。


巨大的社会变迁中,是什么决定了普通人的命运?
 
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,家庭、教育、职业如何一步步发挥作用?
 
人太融入社会,容易失去自己;太脱离社会,又会失去别人;我们到底该怎么做?
 
本书话题是沉重的,但文字总能踩到意想不到的点上,读得人不时就有神经末梢的战栗感: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,好在做什么事不用拼关系,不像小地方,屁大点事都要托人。沈阳不大不小,恰好是屁大点事都要找人的地方。
 
历史学家罗新:强烈推荐不同年龄的人都来读这个书。70后80后能够看到自己;年轻朋友可以理解父辈;对于未来的读者,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机会。
 
好书让人醍醐灌顶,就像读者说的,“这就是我想了一辈子才刚想通一些的自己的故事啊。”先知书店有幸收获两位作者的签名书签,数量有限。识别下图二维码,即可一键收藏。


▍延伸阅读

中国人赴美留学四十年,邓小平的超前智慧

启蒙、歧路、重生:一个后发国家为什么能成功?

阎连科:阅读陈乐民,是为了获得一种羞愧感

野夫:特殊年代里,我那“野兽”般的山顶教育

高尔泰:欲归无计,万里西风瀚海沙

只看“大历史”,心智难以走向成熟

宁向东:整个社会陷入了一场“忙碌症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